關鍵字:中小型模具企業 網絡化制造平臺 現狀與發展
簡要概述了網絡化制造的定義,分析了模具企業實施網絡化制造的必要性,綜述了國內外研究現狀,結合模具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搭建中小型模具網絡化制造平臺的基本方向。
1 引言
進入21世紀,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制造業的深度和廣度,Internet的出現及其日益廣泛的應用,不僅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企業組織管理方式。這些由Internet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對當今的制造業產生極為深遠地影響,使以滿足全球化市場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快速響應制造活動成為可能。以此為代表的網絡化制造已經成為制造業中的一個新的分支,正在得到快速的發展。
作為以單件、小批量生產為主的模具企業,特別是占絕大部分的中小型模具企業,在人力、物力、資金方面都不如跨國集團和大型企業有優勢,市場競爭處于劣勢地位。網絡化制造這種新的制造模式能使企業在不做大量投資的情況下,更好地參與競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大背景下,基于現階段中小型模具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選擇恰當的網絡化合作模式,搭建實用性好的網絡制造平臺,是我國模具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 網絡化制造
網絡化制造,是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的迅猛發展,結合于傳統制造業,又區別于傳統制造、世的一門新的制造技術。一般而言,廣義上指的是企業跨地域的協同設計、制造、信息共享、遠程監控及企業與社會間物流供應、銷售、服務等。狹義上指的是企業內部網絡化,包括:管理部門(產、供、銷、人力等)、設計部門(CAD、CAE、CAPP、CAM等)、生產部門(生產管理、生產監測、設備管理等),在企業內部通過實現信息流的共享,提升企業的制造能力。
同時,國內外學者也對網絡化制造給出了相關概念和定義。楊叔子院士指出:“面對網絡經濟時代制造環境的變化,傳統的組織結構相對固定、制造資源相對集中、以區域性經濟環境為主導、以面向產品為特征的制造模式已與之不相適應,需要建立一種市場驅動的、具有快速響應機制的網絡化制造模式,這將是當前乃至今后若干長的時期內制造業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之一,是制造企業擺脫困境、贏得市場、掌握競爭主動權的關鍵?!?/P>
同濟大學張曙教授提出了分散網絡化制造的概念,指出“分散網絡化制造的目標是利用不同地區的現有生產資源,把它們迅速組合成為一種沒有圍墻的、超越空間約束的、靠電子手段聯系的、統一指揮的經營實體,以便快速推出高質量、低成本的新產品?!?/P>
重慶大學劉飛教授在第27屆國際計算機和工業工程大會上提出了l區域性網絡制造系統”的概念如下:“區域性網絡制造系統是指在一定區域(如省、市、地、縣)范圍內,采甩官產學研的組織模式,在計算機網絡(包括英特網和區域局域網)和數據庫的支撐下,動態集成區域內的企業、高校、研究院所及其制造資源和科技資源,所形成的一個包括網絡化的區域性制造信息系統、區域性制造資源系統、區域性虛擬倉庫及其網絡化的銷售系統、網絡化的產品協同開發系統、虛擬供應鏈及其網絡化的供應系統等分系統和網絡化的區域性技術支持中心及服務中心的、一個開放性的現代集成制造系統?!?/P>
國外關于“網絡化制造”相關提法主要有“Networked Manufacturing、Extended Enterprise、e-manufacturing、e-factory”等,其中“e-manufacturing”是在相關文獻中應用較多的提法,其定義為:“電子化制造是一個轉換系統,它使能制造操作,以獲得幾乎零等待時問的性能,并通過基于Web和不受限制的電子信息技術(無線、Web等)實現與業務系統的協同。它在數據流(機床/過程層)、信息流(工廠與供應鏈系統層)、資金流(業務系統層)上集成信息與決策?!?/P>
綜上所述,網絡化制造作為制造業一種新的“制造”形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我國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今天,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目標。網絡化制造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典型”代表,加快了信息化建設步伐。中小型模具企業網絡化制造的實施,企業不僅能實現設計制造的一體化、無紙化以強企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與經營管理業務的集成,而且帶動企業產品開發、制造、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綜合競爭能力的提升,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3 模具行業與網絡化制造
3.1 模具行業網絡化制造的需求
由于模具是一種工藝裝備,不同于一般的機械產品,使得模具行業在制造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國早期很多模具是依靠模具鉗工用手工做出來的,20世紀80年代引入了數控加工機床、EDM等較先進的設備,大大提高了模具的生產水平,生產周期有了很大的縮短。同時,CAD/CAM/CAE等信息化工具在模具行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模具的設計及數控加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模具行業的下游(客戶)為了追求利益最欠化,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借助全球化的網絡,尋找對其更有利的供貨商,客戶對模具交付期要求越來越短,模具價格越來越低。如何保證按期交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成本就顯得越來越緊迫,這對我國傳統模具企業形成新的壓力。所以,現代管理技術和新型信息化技術支撐下的模具企業信息化,包括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項目管理(PM)、網絡化制造以及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等,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模具產業發展和進步的必然選擇和趨勢。其中網絡化制造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實際生產也有一些應用。
3.2 國內外研究現狀
網絡化制造技術是在設計制造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信息技術上所有先進制造技術的總稱,涉及制造業的產品生產周期和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其技術構成涉及設計、分析、工藝、制造、管瑚等流睜和相關單元工具,學科交叉大。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對這方面做了相關研究,根據其總體目標和研究內容,可以細分為以合作模式、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為主的總體技術;標準化技術、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技術為主的支撐和集成技術;協同設計(制造)、虛擬設計(制造)為主的協同技術;電子商務、物流、敏捷供應鏈為主的商務技術;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知識管理、成本控制為主的管理技術。由于網絡化制造所涉及到的理論和技術很廣泛,具體涉及到模具行業的研究,不同學者的研究內容有很大的不同。
3.2.1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在網絡化制造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早。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政府提出了“先進制造技術”計劃,將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敏捷制造作為美國21世紀的制造戰略。1991年美國里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提出了“美國企業網”(FAN,Factory American Net)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將美國的制造企業集成在一起,增強美國制造業的競爭能力翻。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負責實施的“下一代制造”研究項目(1995年),其主要目標是研究美國在21世紀贏得世界制造業領先地位的行動指南、方法與實現框架。同時,日本、韓國、歐盟等工業強國的政府都出臺了關于網絡化制造方面的研究計劃。